浙江机场“双节”预计输送旅客220万人次

浙江机场“双节”预计输送旅客220万人次
中新网上海10月1日电 (记者 殷立勤)10月1日是国庆节。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团体有限公司患上悉,当日,长三角铁路迎来国庆中秋假期运输客流顶峰,预计发送旅客426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10月1日)高发送搭客近37万人次,增幅9.5%,有望创单日客发量历史新高。  今年国庆中秋“喜相逢”,假期共有8天,适宜的气温以及连续的假期激发了长三角地区公众跨省中长途旅行热情,1500公里之内的出行需求获患上进一步开释。长三角地区探亲流、游览流、高足流相互交错,铁路客运市场增势明显。9月30日,长三角铁路发送旅客361.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进5.3%。  从客流标的目的看,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长三角多地去往北京、青岛、广州、郑州、福州、厦门、长沙、南昌、西安等纵贯方向较为热门;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长三角中心、副中心乡村落往来苏州、扬州、盐城、南通、宁波、金华、黄山、芜湖等管内方向出行需求兴旺。铁路上海虹桥站内,任务职员正在核对于旅客身份信息。中新网记者 殷立勤 摄  据上铁集团介绍,停止10月1日8时,浙江、上海去往徐州、蚌埠、合肥、安庆等偏偏向,上海、南京去往盐城、淮安、扬州等标的目的,上海、杭州去往宁波、台州、温州等偏向车票紧俏。  10月1日,长三角铁路策画加开上海虹桥至郑州东、西安北、洛阳龙门、南阳东、南昌西、娄底南、厦门、南平、青岛北,杭州东至郑州东、福州、厦门、长沙南、南昌,合肥至北京西等抢手偏偏向直通旅客列车131对于;针对于管内客流占比拟年夜的实际,向客流集合的上海、南京、杭州、合肥与周边都会间加开管内旅客列车359对于;同时,构造动车组列车重联运行339列、加挂普速车辆144辆,努力满足旅客乘车出行需要。旅客在铁路上海虹桥站站台上行走。中新网记者 殷立勤 摄  值得一提的是,自10月1日起,天下铁路旅客运输畛域周全行使电子发票,再也没有供应纸质报销凭据。铁路部分将持续保留“行程信息提醒单”打印效劳,同时新增线下电子发票恳求渠道及购票(代庖)人开具效劳。游客可在路程结束后,或者退票、改签营业操持之日起180日内,经过过程铁路12306平台、车站售票窗口及主动售票机恳求开具电子发票,进一步提插入行便利度。(完)--> 【编纂:苏亦瑜】

经过用户反馈,在ag真人安卓下载✅澳门葡京赌场官方网站-网址【079.one】㊙️最火爆PG电子超高爆奖率,注册即送38元理论中,结果明显。

标准制定,针对,新华网团结国9月26日电(记者潘云召 刘畅)外地时间9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纽约连系国总部出席第80届联结国大会个别性辩论并公布讲话。  李强示意,今年是天下反法西斯战斗告成80周年,也是联结国成立80周年。回首既往,咱们可以患上出一些宝贵启发:和平与发展是列国人民最热切的独特期盼,团联分工是人类提高最强年夜的力量源泉,偏偏心正义是国内社会最主要的代价谋求。  李强夸年夜,中国作为结合国开创会员国,始...

基于需求调研,烧伤整形科专家提示  氢氟酸中毒具备荫蔽性,一旦打仗需急迫解决  本报讯 (记者赵思远 通信员胡颖仪)克日,浙江省杭州市一市民外出散步时因误踩化学品氢氟酸,送医后被确诊氢氟酸中毒,厥后出现心脏衰竭、呼吸停跳并最终离世的音讯诱发存眷。氢氟酸是甚么?为甚么会形成如此严肃的伤害?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迷信科带头人、主任医师李孝建停止了解答。  氢氟酸(HF)是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呈无色通明状,具有安慰性气息,易挥发,用场非常遍及。在产业领域,它是发明氟化物、氟树脂、氟橡胶等关键化工产物的核心质料,常用于半导体芯片、液晶显示屏的清洗与蚀刻,不锈钢、铝成品的外面处置,玻璃加工行业等。-->  氢氟酸的渗透性远超一般酸类,即即是浓度极低的溶液,也能迅速穿透皮肤角质层,深入皮下构造,甚至侵入骨骼和血液。低浓度氢氟酸接触皮肤后,能够在数小时以至12小时后才出现分明症状,早期仅体现为红斑、苍白,很轻易被疏忽。  氟离子具备毒性,李孝建提醒,氢氟酸解离出的氟离子会与体内的钙离子、镁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的氟化物沉淀,导致血钙、血镁浓度急剧下降,间接引发心脏服从错乱,严肃时可致使心律反常、心脏衰竭。同时,氟离子还会破坏细胞的代谢效用,形成构造坏去世。  李孝建表示,一旦发生氢氟酸打仗,不管浓度高低,患者应立刻用清水对于接触部位连续冲刷最少15~30分钟。若佩戴手套,应敏捷脱下并连同衣物一起抛弃,防止二次打仗。若眼部接触,需撑开眼睑,用生理盐水或者清水连续冲洗15分钟以上。紧急解决后,患者需立地前往没救治能力的医院就诊,并务必告知大夫打仗的是氢氟酸以及年夜致浓度以及打仗光阴。医生会根据情况采纳中以及治疗、清创处理处分等业余就诊伎俩,最洪流平升高戕害。 【编辑:陈海峰】

从根本上讲,平日,一批新规下月实施  10月起一批新规正式实施,涵盖反不正当竞争、民航铁路客运发票等方面。  ■新版反不正当合作法将施行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以及国反不正当合作法》将于10月15日起实施。其内容包含总则、分比方法合作行为、对于涉嫌不正当合作行为的调查、司法义务、附则五章,对于整治重年夜侵扰市场秩序的“内卷式”合作行动、“傍名牌”气象等均作出了规定。-->  ■民航铁路将全面使用电子发票  10月1日起,中国...

数据显示,全国2025届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而明年毕业生人数预计再创新高。在搜索引擎搜索“大学生就业”可以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大学生就业工作摆在优先位置。  从今年春招到暑假,再到刚开始的新学期,教育部出台多项措施,相继面向毕业生举办“国聘行动”、“百日冲刺”行动、电子商务行业招聘活动、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已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为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各高校正从新生入学到毕业离校,构建起全链条、全流程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稳步迈向职场、实现人生价值保驾护航。  应届毕业生  组织进企面试定向挖掘岗位-->  为帮助应届毕业生高效对接优质岗位、实现高质量就业,多所高校积极行动:北京科技大学锚定学科特色,组织学生走进重点企业开展现场面试,打造“走访-实习-录用”快速通道;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院系则深挖资源,定向挖掘岗位并举办“小而精”专场招聘;北京交通大学更设立专项奖励金,引导毕业生投身西部与基层。一系列精准举措从高校统筹、院系发力、政策激励多维度入手,为毕业生求职保驾护航。  李占魁没想到,自己在毕业季投出的第一份简历就精准“命中”,四个星期的实习期满,经过答辩考核后,他将有可能收到宝钢股份的录取通知书。结果会在9月出炉,而这个时候,正是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刚刚开始秋招的时刻。  他的高效求职路源于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强国路”企业走访调研活动。北京科技大学就业辅导中心副主任胡琳茹告诉北青报记者,“钢铁强国路”企业走访调研活动是三方意愿共同促成的。一方面,企业希望能更早、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另一方面,学生也希望有机会去企业实地参观,而高校本身也在开展访企拓岗活动。在此背景下,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强国路”企业走访调研活动在2024年推出,由校领导带队组织应届毕业生走入行业一线,走访重点企业,了解各方就业需求。该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胡琳茹介绍,今年,学校组建了12支就业先导团队,300余名师生分赴全国15个省份,走访了40余家重点企业。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去年,19名优秀学子在现场收到了企业发放的首批录用通知。今年仅宝钢股份一家企业,就有13名北京科技大学同学进入暑期实习中,顺利的话,他们有可能在实习后获得企业发放的录取通知书。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党委副书记杨中英告诉北青报记者,学院积极织密校企合作网络,依托学院“企业行”活动积极拓展企业资源,加强与专业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合作联系,增加学生实习就业岗位机会,让学生走进合作企业开展研学研行,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通过校友接洽、企业来访、定向招聘、访企拓岗等“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途径,与企业建立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杨中英介绍,学院还建立了优质雇主单位名录,动态维护合作企业数据库,开展校友所在企业定向推荐。在鼓励和督促毕业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双选会基础上,学院定期开展小而精、专而优的小型专场招聘活动,提高校园招聘活动实效。  中国人民大学在拓宽就业渠道方面注重发挥院系力量,各院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举办大量招聘活动,挖掘定向就业岗位。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及各院系走访高质量用人单位410余家,为毕业生定向挖掘就业岗位1100余个。尤其是各院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共举办180余场招聘活动,挖掘定向就业岗位1900余个,参会学生5900余人次。学校还注重维护对接近百家先锋人才就业实习实践基地,将更多适配性高的优质单位纳入合作范围。  从黔北山区走到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25年应届毕业生胡云选择回到家乡,入职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贵阳南站。在贵阳南站货运编组场的寒夜里,一位工人师傅指着积压的黔东南山货感慨:“要是调度系统再快些,这些腊肉菌菇早该送到粤港澳的餐桌了。”这句话深深触动了胡云,他愈发清晰,改变家乡需要真学问、硬本领。  胡云是北京交通大学前往基层就业的学生代表之一。近年来,北京交通大学以“国家所需即为交大学生所为”的就业导向,制定学校“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行程路线,实现对西部地区全覆盖,指导各学院聚焦学科专业特点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主动与广西、云南、四川等西部地区用人单位洽谈对接,推动校企联合培养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共建实习实践基地,着力提升毕业生服务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供需适配度。  为了鼓励更多毕业生前往西部、前往基层就业,北京交通大学实施“典型示范激励工程”,学校设立了基层就业专项奖励金,重点对到西部地区、基层一线、重点领域就业的毕业生,给予2000-40000元不等额度的资金奖励。每年评选奋飞奖,举办基层工作训练营。2024届,基层就业人数同比增长33.6%,西部地区就业人数同比增长10.7%,一名毕业生被西藏自治区专项招录项目录用。2024年,学校发放奖励金60余万元,167名学生被授予奋飞奖。两名师生获评“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教)金”。  在校生  提前规划职业入学开始筹谋  暑假里,北京交通大学2025级新生吴紫涵(化名)兴奋地拆开录取通知书时发现,随通知书一起寄来的还有一份《2025大学生职业发展自助手册》,让他颇为意外:“职业教育这么早就开始了吗?”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多高校意识到,就业工作不能只针对大四学生,就像“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一样,就业要从大一新生入校时开始抓起,帮助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专业、尽早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  吴紫涵在办理新生报到手续后发现,自己和所有新生一起,需完成两学时的线上职业生涯规划先导课。据该校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张博介绍,新生往往对大学专业缺乏了解,而且入学一年后就面临大类专业分流,所以学校要帮他们尽快了解自己的专业及相关职业,对大学生活乃至未来的职业生涯尽早规划。等到入学后,还有全校开设的21门校院两级线下就业指导类课程,包含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职业能力专题提升、创业教育等内容。其中面向本科生14门、研究生8门。  在北京科技大学,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到本科生全过程培养中,甚至从新生入校军训时就开始了。胡琳茹告诉北青报记者,学校在新生军训时推出了“新生体验日”活动,让新生用半小时时间体验大学四年的生活,并对未来发展做出选择。有的同学选择了继续深造,但在体验后发现并不适合自己。在她看来,比起提升学生求职能力,高校在帮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中起的作用更为重要。比如如今一些学生一味求稳考公考编,就是就业观念出现了问题,高校应该加强引导,让学生看到不同职业选择的可能性,唤醒他们职业生涯的灵感。  北科大开设的全校必修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贯穿本科四年,根据不同学年学生的生涯困惑开展系统的课程学习。课程之外,学校还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周三就业帮、周四工作坊、周五训练营,立体环绕式解决学生的生涯困惑。到了寒暑假,“抢跑计划”“迎战秋招”“研后冲刺”“暖冬行动”等活动则为同学们提供实用技能培训。胡琳茹就经常接到学生咨询,请她帮忙修改简历。  离校毕业生  离校不能断线服务温度不减  近日,教育部“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服务”小程序上线,专门为已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持续推荐针对性强的岗位信息。传统上,大学毕业生一旦办理离校手续就成为了“校友”,不再享受应届毕业生待遇。但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相关负责人近日指出,当前进一步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帮扶,是重中之重,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从教育部到各级高校,都把已离校毕业生纳入就业服务范围,做到“离校不断线”。  “高校毕业生离校后就业服务”小程序的岗位信息来自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内,其特点是可以结合毕业生的教育背景、专业技能、求职愿望等个人信息,有针对性地推送匹配度高的优质岗位。这些岗位信息通过学信网公众号推送,将一直持续到今年年底,毕业生需要关注该公众号。此外,暑假以来,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陆续面向2025届和2026届高校毕业生推出6个专场招聘会,其中多场是针对离校后未就业毕业生的,涵盖全国多个省份和行业。北青报记者在这些专场的北京地区招聘网页看到,招聘岗位分为互联网/通信/电子、生产/加工/制造、制药/医疗、教育等十余个行业,各行业下又进一步细分岗位类别。  在教育部的指导和带动下,在京高校在服务离校毕业生方面也积极作为。5月初至暑假期间,中国农业大学“中农云”学生就业服务网开辟了一个新专栏:“百日冲刺·离校不离心”2025届用人单位校招再对接暨2026届提前批暑期实习专场,为未落实就业单位的2025届毕业生找工作、非毕业年级学生实习搭建了一个专门的线上对接桥梁。离校毕业生在这里预约登记并投递简历后,用人单位可以在线筛选简历,然后与毕业生约定时间在线视频面试。  同样在暑假里,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就业专任教师孙雅楠注意到,最近有一场企业招聘的职位多为电子商务,于是她给英语专业2025届一位已离校毕业生打去电话:“这个企业的职位和你比较匹配,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先看看招聘信息,如果能进面试,我们可以通话模拟一次面试。”据胡琳茹介绍,对于已离校未就业的学生,北科大在当年12月31日之前,各院系就业老师每周都会和他们联系,询问其求职进展并同步给他们就业消息。现在,一些已经毕业很久想要换工作的同学还会与胡琳茹联系,一些毕业生手里有合适的工作机会还会请她推荐学弟学妹。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针对已离校但仍有就业意向的学生,会建立专门的支持联系群,将给在校生的就业信息同步给毕业离校学生,根据他们的需求定向推荐,同时为他们返校参加现场招聘会、三方协议领取或更换等提供便利。  文/本报记者雷嘉 张月朦 张知依 【编辑:于晓艳】

拉萨市冲赛康公交站,20路公交车缓缓停靠,几乎听不见车辆噪音。刚从冲赛康市场采购完的乘客有序上车,夕阳从车窗照入,车内干净整洁。  2019年以来,拉萨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大力推动公共交通领域的新能源化。“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城市公交线路43条,线路全长975.6公里,运营车辆559辆,已实现公交车100%新能源化。”拉萨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局长巴罗说。  “新能源公交车驾驶舒适、乘坐平稳,更重要的是低碳环保。”公交司机扎西罗布感慨。拥有14年驾龄的他,亲历了从柴油驱动到新能源车,从人工售票到移动支付的变化。  在实现公交主干网络绿色化的同时,拉萨也将目光投向了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  “现在有了微型公交,出行方便多了。”家住嘎玛贡桑街道的市民卓玛说,“街道窄,大公交难转弯、以前常常误点。现在微型公交十分钟左右就有一班,很省心。”  今年73岁的她,每天都乘坐公交车前往宗角禄康公园跳锅庄舞。“孙子告诉我这叫‘绿色出行’,既方便又环保。”卓玛笑着说。  据了解,拉萨于2024年4月30日开通首条微循环公交线路。截至目前已运营5条微循环线路,配置30辆公交车。  “微循环线路有效覆盖城市狭窄街道和居民区,既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还有效解决了群众‘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拉萨市公交运营有限公司线网中心工作人员边巴次仁说。  在拉萨街头,几分钟内便能搭乘到一辆新能源出租车。“新能源出租车空间大,坐着舒服,车尾也没有黑色烟尘排出。”市民央宗很认可车辆的环保性。  今年7月11日,拉萨市首批320辆换电新能源出租车正式交付。此次投运的新能源出租车采用换电技术,单次换电仅需3分钟,搭载的电池组续航里程超过500公里,支持多种补能模式,满足不同场景下的能源补给需求。  “自从开上新能源出租车,运营成本降低了。”驾驶员扎西说,公司还协调了常用充电点位,方便又省钱。  拉萨市交通运输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拉萨市出租车(含巡游出租车与网约车)共计7410辆,其中新能源出租车就有5720辆。  为满足人们多样化出行需求,拉萨市在公交车、出租车之外,增加了共享电动车的投放,为短距离出行提供便利。  “学校周围最容易堵车,我接送孩子基本都骑电动车。”拉萨市民拉姆说,“开车需要20分钟,骑电动车只要5分钟,保障了孩子按时到校。”  此外,选择骑自行车通勤的人越来越多。“00后”市民张先生说:“每天在办公桌前,一坐就是一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不仅方便,还能锻炼身体。”他有时候还会约朋友一起骑车去拉萨市周边郊游。  随着拉萨市持续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一辆辆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电动车穿梭在拉萨的大街小巷。人们通过日常出行的点滴行动,以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的理念守护着高原生态。(记者蒋梦辰) 【编辑:陈海峰】

相关文章